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国新闻 >> 内容
服务引领品牌赋能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
作者:乐迅 编辑:    出版:亚洲时代周刊2024年12月25日香港刊发  阅读:
12月25日,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暨沈阳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城市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会议以“服务引领,品牌赋能”为主题,吸引了营商环境建设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深入探讨营商新举措、提升政务服务和热线品牌,共话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未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
亚洲时代周刊12月25日讯(乐迅):

  12月25日,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暨沈阳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城市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会议以“服务引领,品牌赋能”为主题,吸引了营商环境建设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深入探讨营商新举措、提升政务服务和热线品牌,共话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未来。

服务引领品牌赋能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的关键因素。

服务引领品牌赋能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

大会围绕营商环境与新质生产力、品牌建设与效能提升、热线服务与公众感知这三个主题,开展了“数字营商品牌”“政务服务品牌”“政务热线品牌”三场会议。

服务引领品牌赋能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

与会嘉宾认为,数字营商品牌建设对于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具有关键意义,应注重数据共享、技术应用创新以及服务模式的优化整合,以实现精准服务与高效协同。

服务引领品牌赋能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

政务服务品牌的核心在于以创新驱动服务品质提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便利化,进而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服务引领品牌赋能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

政务热线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其品牌建设对于提升政府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一个高效、可靠的政务热线品牌能够及时响应民众诉求,有效解决民众问题,增强政府的亲和力和民众的信任感。

服务引领品牌赋能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

会上,《新华数字政府观察·政务服务品牌典型案例(2024)》《沈阳市2023—2024年度:营商环境优秀创新案例合集》《沈阳市政务服务品牌研究报告》等三项成果相继发布。

其中,《新华数字政府观察·政务服务品牌典型案例(2024)》,这些案例从各个维度展示了多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品牌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不仅为各地提供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也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沈阳市2023—2024年度:营商环境优秀创新案例合集》是从沈阳市遴选出一批在创新性、示范性、实效性方面表现突出的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政策引领、模式创新、数字赋能及增值化改革等多个维度,集中展示了沈阳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效。

《沈阳市政务服务品牌研究报告》指出,沈阳市锚定“打造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目标,全力构建“大营商”格局,绘就“政通人和,事简民舒”的美好画卷,并以“沈心办”为主品牌,编织出特色鲜明的品牌矩阵,“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清风百家行动”、“亲清会客厅”、“找茬听劝”等政务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在全国打响了沈阳政务服务“金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通过构建“五级”业务梳理体系,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再造制度,合理调整了政府职能配置;通过创新政务数据共享复用机制,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打造智能办理场景,满足了百姓多元化的办事需求。

沈阳政务服务品牌发展有五方面启示: 理念聚心,以品牌赋能提升政务服务“温度”; 系统治理,以协同共享推动资源整合“力度”;立足需求,以目标导向加快诉求解决“速度”;多措并举,以渠道多元全面拓宽服务“广度”;深度融合,以营商环境优化驱动改革“深度”。

本次大会启动的“新时代东北振兴发展力指数”,将通过系统构建区域发展力模型,全方位量化东北振兴发展能力,充分展示发展成效,加大示范引领效应,“用一群指数描绘一个新东北”,打造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数字之镜”。

通过深入交流和研讨,各地区加强了互学互鉴。与会嘉宾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继续加强学习交流、深化合作发展,共同推动政务服务品牌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为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会议由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数据局,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辽宁分社、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政府发展工作委员会与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联合主办,新华数字政府研究中心提供智库支持。

【来源:亚洲时代周刊】
免责声明:本刊所刊载内容之权益为香港电视臺和亚洲时代周刊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亚洲时代周刊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刊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亚洲时代周刊”;任何法团或个体认为亚洲时代周刊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亚洲时代周刊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刊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读者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你的大名:
发表
全部评论
亚洲时代周刊(www.110.com.hk)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部电话:38963966 传真:30169686
承印人:香港電視臺有限公司 承印人電話:65557188
承印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315-321號駱基中心23樓C座
《亚洲时代周刊》已获香港政府本地报刊注册,网络业者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三方公司或个人可能在本报刊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或个人的任何交易与本报刊无关,本报刊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