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旅教 >> 人文诗史 >> 内容
得意、失意、绝望
作者:贺淳 编辑:吴杰    出版:亚洲时代周刊2025年01月08日香港刊发  阅读:
得意时儒家,失意时道家,绝望时佛家。 人生其实就是由喜剧和悲剧组合而成。何为喜剧?何为悲剧?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件事情,对那些惯用头脑思想的人来说是喜剧;而对那些惯用感觉的人来说则是悲剧。这也说明,面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人笑,为什么有人哭。 凡能理性、客观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有精神家园;凡凭感觉、..
亚洲时代周刊01月08日讯(贺淳):

得意时儒家,失意时道家,绝望时佛家。

人生其实就是由喜剧和悲剧组合而成。何为喜剧?何为悲剧?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件事情,对那些惯用头脑思想的人来说是喜剧;而对那些惯用感觉的人来说则是悲剧。这也说明,面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人笑,为什么有人哭。

凡能理性、客观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有精神家园;凡凭感觉、激情、主观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只有一片荒芜。

人还是要有一个精神家园。大家都读过柳宗元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心中没有一个精神家园,在那种环境下,能“独钓”得住吗?

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也就是说儒家是治国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按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比喻,儒家像是开了个粮店,失去了粮店,就是精神饥饿啊。而道家是药店,人生有毛病,社会有毛病,一定要吃点药。人的心灵和精神有点问题,道家可以帮你解决。佛家是开大型购物广场,有钱没钱都可以进去逛逛。

哲学上有个观点,社会、人生都是未完善的。所以,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得意信儒,失意崇道。林语堂先生也说过:“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一个过程,不同的过程有不同的目标,要学会不断进取,敢于担当。到了老年,儒、道、佛集于一身,也是人文精神的自发倾向。不要认为没读过《论语》、《道德经》,没读过佛家经典。实际上,在我们身上都有儒道佛传统文化的基因。

中国文人常画松、竹、菊,表现的主题就是从入世到出世。松树的品格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大雪压来之时,铁塔都被压塌,而青松仍能挺住。

竹是什么呢?竹本固,不见异思迁;竹性直,不趋炎附势;竹心空,不刚愎狭隘;竹节贞,不改志向,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

而到了菊花,便是一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的境界。

【来源:亚洲时代周刊】
免责声明:本刊所刊载内容之权益为香港电视臺和亚洲时代周刊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亚洲时代周刊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刊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亚洲时代周刊”;任何法团或个体认为亚洲时代周刊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亚洲时代周刊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刊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读者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你的大名:
发表
全部评论
亚洲时代周刊(www.110.com.hk)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部电话:38963966 传真:30169686
承印人:香港電視臺有限公司 承印人電話:65557188
承印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315-321號駱基中心23樓C座
《亚洲时代周刊》已获香港政府本地报刊注册,网络业者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三方公司或个人可能在本报刊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或个人的任何交易与本报刊无关,本报刊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