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中午,记者在天津迎来了清晨从德国柏林飞抵首都机场的3位旅客。他们分别是:天津音乐附中的冯万圻教授和她的两个学生。其余的4位学生事后也陆续从柏林抵达北京机场。
今天中午,冯万圻教授经过一整天的休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冯教授是这样介绍说的:“这次带着7位16岁左右的学生到柏林参加<第二届德国”冬之旅“国际音乐节>,是一次成功的研学经历。2月1日下午,我们从北京出发,当地时间2日下午到达柏林。这次研学活动分为三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学生们接受了国外钢琴专家的授课。专家们的授课,不仅在技术上给予细致的点拨,更在艺术表达和音乐理解上提供了深刻的启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专家课是在古堡和音乐家的故居中进行的。这种沉浸式体验,带给学生们的艺术觉醒远超普通的课堂教学。
第二个项目是:参观存放在<柏林艺术大学>的古典钢琴和坐落在莱比锡的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故居。这种环境和实物的熏陶,使学生们在认知上得到启发和教育,使他们跳出了在国内呆板的教学环境。学生们在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上,也有了巨大的飞跃。
第三个项目是:游学结束前,组委会在<柏林爱乐厅>举行钢琴独奏和协奏曲的演出。在钢琴独奏表演过程中,吴昕纯演奏的曲目是:《普罗科菲耶夫托卡塔》。刘梓棋演奏的曲目是:《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她对曲目情感的爆发以及强烈的对比,给观众以震撼和深刻的印象。李禹瑶演奏的钢琴协奏曲是:《巴赫A大调第四键盘协奏曲》第一乐章,她的成功演出,获得了少年组的评委奖及奖金5000元。李子瑜演奏的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她的演出获得协奏曲少年组的评委奖及奖金5000元。
在德国10天的研学过程,恰好是中国传统佳节的高峰期。这次研学过程对每一位学生的艺术人生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据冯万圻教授介绍,经过短期休整,这些参与研学的学生们将在学校里进行汇报演出。
图1:2月11日中午,冯万圻教授和吴昕纯、宋继霖从首都机场回到天津。
图2:李禹瑶在德国研学时的留影。
图3:李子瑜在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故居留影。
图4:莫扎特喜欢的膝盖踏板钢琴
图5:古典钢琴
图6:琪塔黛拉古堡音乐会
图7:专家们在这里给学生们授课。
图8-9:刘梓棋演奏《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的一瞬。
【来源:亚洲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