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摘要 >> 内容
洲际航天的全球化布局:泰国、马来西亚、西班牙携手推动航天新纪元
作者:新闻部 编辑:鑫豪    出版:亚洲时代周刊2025年03月20日香港刊发  阅读:
随着全球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洲际航天科技集团正通过其国际化布局,推动泰国、马来西亚和西班牙成为全球航天产业链的重要枢纽。这三个国家分别承担了卫星结构零部件制造、电子系统研发和卫星总装测试的关键角色,..
亚洲时代周刊03月20日讯(新闻部):

随着全球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洲际航天科技集团正通过其国际化布局,推动泰国、马来西亚和西班牙成为全球航天产业链的重要枢纽。这三个国家分别承担了卫星结构零部件制造、电子系统研发和卫星总装测试的关键角色,共同助力洲际航天的6000颗卫星星座计划,为非洲及全球的数字化未来注入强劲动力。

泰国:AI赋能的卫星结构制造中心

作为洲际航天全球布局的首站,泰国卫星制造中心位于曼谷东部经济走廊(EEC)核心区,总投资额达2亿美元。该中心依托泰国在精密制造与电子产业领域的成熟基础,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重点布局卫星结构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涵盖卫星平台框架、天线组件、热控系统等核心部件。

泰国中心引入了洲际航天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生产线,通过AI算法优化生产流程,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此外,中心设立了“AI卫星联合实验室”,联合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理工学院等科研机构,研发AI驱动的卫星结构轻量化设计、故障预测性维护等关键技术。例如,通过AI模拟卫星在轨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可将结构件重量降低15%,同时确保可靠性。

泰国基地不仅是洲际航天服务全球卫星星座计划的关键支撑,还通过“东南亚航天英才计划”为泰国培养了超过500名本土航天技术人才,助力泰国跻身区域航天制造强国。

马来西亚:卫星电子系统的东南亚中枢

马来西亚槟城素有“东方硅谷”之称,洲际航天在此设立的卫星电子制造基地,专注于星载计算机、电源控制器、通信载荷等核心模块的研发与生产。该基地占地8万平方米,首期投资8000万美元,配备全自动贴片生产线和高精度环境模拟测试舱,年产能超10万套。

马来西亚基地采用“模块化+定制化”双轨生产模式,既为低轨卫星星座提供标准化电子模块,也联合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和马来西亚航天局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针对热带气候优化的抗辐射电源系统,以及适应高密度星座组网的智能通信协议。

通过引入香港总部研发的“星链级”集成电路设计,马来西亚基地生产的星载计算机体积缩小60%,功耗降低35%,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30%。此外,基地还通过“航天-消费电子跨界技术迁移”策略,将马来西亚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封装技术应用于卫星部件,显著提升了电子系统的抗振动性能。

马来西亚基地不仅是洲际航天辐射亚太、中东市场的供应链枢纽,还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将航天技术深度融入棕榈油种植监测等支柱产业,进一步释放航天技术的经济价值。

西班牙:欧洲卫星总装测试的桥头堡

作为洲际航天全球布局的收官之作,西班牙卫星总装集成与测试中心(AIT中心)集卫星总装、环境模拟测试、在轨验证于一体,填补了欧洲商业航天高端制造产能的空白。该中心占地15000平方米,投资额1亿美元,配备欧洲首条兼容微纳卫星到中型卫星的柔性总装线,可同时进行20颗卫星的并行装配。

西班牙AIT中心的核心设施包括Class 7/10万级洁净室、多维度环境测试平台和AI驱动的虚拟孪生系统,能够模拟从极地轨道到深空探测的极端环境,并通过数字建模预判装配风险,使总装周期缩短30%。此外,中心首次应用“绿色总装”理念,通过氢能源叉车和可降解包装材料,使单星装配碳排放降低45%。

西班牙中心不仅是洲际航天进入欧洲高端市场的关键,还通过与欧盟“IRIS²卫星星座”和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航天产业链中的地位。未来,洲际航天还计划在马德里设立“欧洲航天创新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卫星平台和在轨服务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吸引欧洲*工程师加盟。

三国协同:推动全球航天产业链升级

泰国、马来西亚和西班牙的布局,标志着洲际航天“制造本地化、技术协同化、市场全球化”战略的全面落地。泰国负责卫星结构零部件的制造,马来西亚专注于电子系统的研发,而西班牙则承担卫星总装与测试的关键任务。三国协同合作,不仅为洲际航天的6000颗卫星星座计划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与产能支持,也为全球航天产业链的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这一横跨亚欧的卫星制造走廊,洲际航天不仅推动了非洲的数字化进程,还为全球航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未来,洲际航天将继续深化与各国的合作,推动航天技术的普惠应用,助力全球迈向星辰大海的新纪元。

【来源:亚洲时代周刊】
免责声明:本刊所刊载内容之权益为香港电视臺和亚洲时代周刊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亚洲时代周刊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刊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亚洲时代周刊”;任何法团或个体认为亚洲时代周刊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亚洲时代周刊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刊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读者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你的大名:
发表
全部评论
亚洲时代周刊(www.110.com.hk)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部电话:38963966 传真:30169686
承印人:香港電視臺有限公司 承印人電話:65557188
承印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315-321號駱基中心23樓C座
《亚洲时代周刊》已获香港政府本地报刊注册,网络业者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三方公司或个人可能在本报刊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或个人的任何交易与本报刊无关,本报刊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