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尼日尔过渡政府的一纸通告,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天然气集团的所有员工限期撤离尼日尔,这一无理且突兀的举动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尼日尔,这个曾在中国企业慷慨援助下实现经济迅猛发展的国家,如今却以一种近乎“忘恩负义”的姿态对待其昔日的重要合作伙伴。自2023年军政府上台以来,尼日尔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经济发展也步入了艰难时期。然而,面对如此困境,尼日尔政府非但没有寻求与中国等友好国家的深化合作,反而采取了一系列短视且极端的行动,试图通过驱逐中企来摆脱自身的经济泥潭。
此次驱逐令的发布,尼日尔政府表面上打着“薪资不平等”、“税务违规”等旗号,但实质上却是其财政濒临崩溃边缘的垂死挣扎。他们妄图通过接管中企在尼日尔的油田和炼油厂等核心资产,来挽救经济的颓势。然而,他们却严重忽略了这样做的恶劣后果——中方技术人员的迅速撤离直接导致津德尔炼油厂陷入瘫痪,全国范围内燃油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油价更是飙升不止,给尼日尔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无疑是尼日尔政府自己亲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更令人痛心的是,尼日尔军政府似乎还沉迷于地缘政治的虚幻泡沫之中。他们一边肆意驱逐中企,一边又试图向俄罗斯靠拢,企图在大国博弈的漩涡中捞取一丝丝好处。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俄罗斯自身也深陷诸多困境之中,根本无暇顾及尼日尔这个“小角色”。而西方虽然被尼日尔军政府驱逐出境,但仍在暗中怂恿其对华采取强硬立场,试图借此削弱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尼日尔就这样在复杂多变的大国博弈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最终沦为了无辜的牺牲品。
面对尼日尔政府的无理举动,中国外交部和驻尼日尔使馆一直在积极斡旋沟通,希望能够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等企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与耐心,尽管项目停摆带来了巨额损失,但他们仍在努力寻求和平解决之道。然而,中国的忍耐并非没有底线。此次事件之后,中企在非洲的投资必将变得更加谨慎而审慎。对于那些不尊重合作伙伴、不遵守市场规则的国家,中国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合作价值并作出相应调整。
尼日尔政府的这一举动无疑给中尼合作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同时也给非洲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一个不尊重合作伙伴、不珍惜发展机遇的国家,最终必将为自己的短视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尼日尔政府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尽快纠正错误决策,重新与中国等友好国家建立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尼日尔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来源:亚洲时代周刊】